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合动力环保标准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混合动力环保标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混合动力汽车更环保?
  2.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一定比油电混合动力车节能环保吗?

什么混合动力汽车更环保?

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用电力汽油两种动力混合来源,一般使用电力作为动力供应,当电力不足的时候就临时***用汽油作为能源,由于电力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以与传统汽车比较,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建设了汽油这种污染环境的能源使用,因而国家环保!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一定比油电混合动力车节能环保吗?

答案是很定的,很定省!所以我才买宋DM啊!😄

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非常适合短途用车,满电跑80公里,上午用完电,继续充满,下午或晚上又可以使用了。一般晚上把电充满!

第二,宋DM以我目前0.83元/度电计算,每公里只需1毛多哟!

第三,电池质保8年15万公里,电芯终生质保,所以不担心电池问题!

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四,满电满油可跑600多公里,混动经济模式下,均匀100码情况下,油耗在2~7个油左右了,对于2吨多重车,且四驱,非常省了!


谢邀!

这个肯定没有绝对,主要还是看车主的习惯和条件!

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混合动力环保标准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天不充电,一直用油的话,肯定是要比油电混动要费油,毕竟车子重!

但是如果可以充电的话,不跑长途的话基本不用油,一般都能跑几十公里,平时日常通勤绝对足够了!

如果一直用电的话肯定比油电混动环保!

所以这个哪个更环保不能一概而论,一切都要看车主怎么用!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个问题要从你的使用场景,还有就是你买的车的排放标准和排量,电可以由动能,太阳能,热能转换得到,油要通过开***,提炼而得到,其次是插电和油电的区别,插电你可以通过引擎来发电给电池充电或者通过车子以外的途径给电池进行充电,例如充电桩和家用电,这类车平时可以以电为主以油为辅,例如比亚迪的唐宋,上下班代步完全可以用纯电模式,出去玩还可以用放电模式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不用另外带做饭用的燃料,这样一来也可以给车辆减少负重,减少排放,增加车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场景。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来肯定是纯电动汽车的天下,插电混动,油电混动,都是过度产品。但是这个过渡期是多少年,谁也不知道。电池技术没有突破之前,混动,油电混动,会共同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目前48v轻混+小排量发动机逐步应用,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例如博瑞GE,百公里油耗比上一代下降25%左右(目前5.8L),可以预测出来:燃油车的日子不多了,混动会逐步普及。

既然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都是过度产品,哪个更实用?使用方便,用车成本低就是最实用的。而插电混动因为成本高,所以售价也会高一点。插电混动的优点:大部分地区把插混纳入行能源汽车行列,可以享受补贴,免摇号,免购置税,不限行的特权。这点是油电混动绝对做不到的。说白了就是政策占优势,有这方面需求的,车子再贵也得买,典型的用钱来解决问题。另外一点就是有充电的条件下短途行驶可以实现零油耗!

而油电混动由于不能单独以纯电驱动汽车行驶,所以在政策上一律按照燃油汽车对待。油电混动实际原理就是把普通燃油车浪费的能量收回,储存在电池内,在合适的条件下来驱动车辆行驶,提高了燃油利用率,从而节约了燃油。虽然百公里油耗(4-5升)看起来要比插混(1-2升)高,但是您要明白,插混的油耗是前一百公里的油耗,前一百公里有电池参与的油耗。例如比亚迪唐dm,纯电可以续航80公里,那么我前一百公里只有20公里用的是汽油驱动,20公里要耗费燃油1-2升吧!所以,一旦电池容量做的足够大,例如超过100公里,那么百公里油耗可以说是零油耗。当然这种bug国家是不会允许存在的,即使纯电里程超过100公里,工信部测试油耗时也要用燃油驱动20公里,综合计算后纳入百公里油耗的。而插混一旦电池电量用完之后,进入油混状态行驶时,其油耗是要高于油电混动车辆的!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插混的电池大,电机功率大(或者数量多),造成车辆自重加大。厂家拼命的***用轻量化材料就是为了降低油耗,可见重量对油耗影响之大!

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油电混动都拥有两套动力提供,一是电力驱动,一是燃油动力。因插电混动的电池续航已经达到了80-100公里,而油电混动电池续航4-5公里,因此从环保节能上看插电混动占优势。抛开电力驱动,燃油动力方面也很重要,做到低油耗低排放。所以综合以上如果插电混动和油电混动使用的是同一燃油发动机时,插电混动电力续航远超油电混动环保节能无可厚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合动力环保标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合动力环保标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