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暑期低碳环保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暑期低碳环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杭州低碳科技馆游玩攻略?
  2.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杭州低碳科技馆游玩攻略?

1.首先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预约参观,一个手机可以帮多人预约

2. 敲黑板!!观影预约是提前一天下午三点半开始放号的,球幕厅(***是球形的,躺着看的)预约要快,因为名额少,都是秒没的,这里告诉你个妙招,你可以提前先把预约的信息添加进去,这样预约的时候直接选择就行了,可以快很多。另外一个账号只能给2个人预约,包括小朋友。 巨幕厅的人数一场有170人,也是要尽快预约哦,如果是暑***或者周末几分钟内就约完了。当然观影都是免费的哦

暑期低碳环保,暑期低碳环保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开放时间是9:30-16:30, 每周一二闭馆。

4. 早上是高峰期,我们9点50到都没有车位了,所以建议你看到在排队且不动的话,赶紧左拐到对面停***去停车吧,¥5/小时。

5. 到了馆内,可以先去三楼兑换电影票,然后去二楼排队坐小火车(我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排队了)在扶梯上二楼的全球变暖厅就是了。

暑期低碳环保,暑期低碳环保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我是晴空莽莽,从诗词中解读古人夏天如何避暑。

现代人夏天基本上都是T恤短裤或短裙,除个别工作需求西装革履以外,基本看不到古人那般穿长衫的存在。长衫飘飘的古人在夏天尤其难熬,因此也发掘了自己的一套避暑方式,譬如大户人家、豪门贵族基本都会在屋里摆放冰盆,吃冰碗绿豆汤等等消暑,皇帝就更不用说了,看那些避暑山庄就知道了。至于平民百姓顶多一把草扇子,没有轻薄衣衫,坦胸露背也是有的。

令人惊讶的是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在诗中描绘过一副《夏日山中》避暑的情景,真实贴切,像极了现代版的避暑方式,一起来看看: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暑期低碳环保,暑期低碳环保活动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作为文人墨客,必是衣冠楚楚,向往自由的李白可不管这些。从诗中可见,他陶醉在夏日山林里的随性懒散模样。为什么懒得去摇那支白羽扇?因为山中绿树成荫还挺凉快的;袒胸露臂漫步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李白就这般向往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丝毫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画面感极强,一个“懒”字、一个“裸”字,随意随性,由心而生,心之所至,李白的人生自是放荡不羁、悠闲自在、潇洒豪迈。读着诗句仿佛我们也置身在山林之中,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古人避暑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使用最普遍的是扇子。古代的老百姓用的扇子多为竹编,官宦贵妇多用团扇。

再者是食用冷饮解热。南北朝时,民间有自制“汤饼”避暑的习俗。唐代人们用果品或草药熬制成“饮水”解渴,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凉茶的前身。宋代街市上会摆摊卖冷饮,有“生淹水木瓜”、“雪泡豆儿水”、“荔枝膏”等。明清时期流行喝莲子汤,还有喝凉茶、凉汤,吃凉粉来消暑的。

更高级一些的夏日清凉饮食需要用“冰”的,消费阶层的身份地位也相应提升。战国时期已发明了青铜冰鉴是“原始冰箱”。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铜冰鉴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楚辞·招魂》云:“挫糟冻饮,酎清凉些。”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

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桶”,它是由古代的“冰鉴”演变而来的。使用时可将活板取下,先在箱内放入冰块,然后便可以将瓜果、饮料等食物镇于冰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冰箱”,木胎、铅里,表面均***用掐丝珐琅工艺。

除了吃的、喝的,古人还改造了居住环境用来避暑。先秦时,贵族的家中建有“窟室”(地下室),是他们的避暑之所。后来改在家中客厅内挖一口深井,井盖上有无数的孔,夏天的时候,冷气就会从孔中冒出。在一些明清民宅中,还能看到这种古代的“空调井”。

唐代,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用的“含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传往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刘禹锡在《刘驸马水亭避暑》中描写:“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清代,皇帝会去行宫避暑,例如避暑山庄、颐和园、圆明园。凡是皇帝、后妃所在之处,必须在夏至前搭好凉棚,高过殿顶,顶上用苇席铺好。清代皇宫内还已经有了机械扇子。

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几千年里,古人运用其智慧,创造了好些行之有效的避暑方法。

一、摇扇子纳凉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摇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盛夏时节,老年人经常摇扇纳凉,正是锻炼上肢、关节、肌肉的好机会。老年人夏日摇扇应有意识地多用左手,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青铜冰鉴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青铜冰鉴1***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

中国古代,人们喜欢温酒,温酒不伤脾胃;夏季时也嗜喝冷酒,冷酒可以避酷暑。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三、木质冰箱

清代宫廷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暑期低碳环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暑期低碳环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